位置:微思作文网 > 高三作文 > 校园语言之我见

校园语言之我见

2010年12月07日星期二天气:晴

校园中,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是缓解学习压力的渠道。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是灌溉和谐校园风气的源泉。故而及时制止校园内不良语言现象的滋生,意义非同一般。

首先,校园内的不良语言现象,笔者认为可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类,源于一些不良的网络语言。如之属。网络的高速发展对校园而言,可以是知识性的良性引导,当然也可能是不良因子的传播途径,倘若同学们不为自己配备“精神过滤器”,那结果就只能是自己审美品位的沦落。

第二类,则可归结为一些不敬语。同学们对于老师们的称呼似有日新月异、与时俱进之势。诚然,学生对于老师的一些友好俏皮的称呼,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益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然而,越过了这条界限找,俏皮称呼便一跃成为不敬之语,有些同学则是利用它来表露自己对老师的不满情绪。中华民族素来被誉为尊师重道的礼仪之邦,或许如何继承这样的传统文化,是当下莘莘学子们的一大校园交际课题。

第三类,则是抄袭了社会上的一些带有嘲讽性质的歧视性语言。“乡下人”成了外地师生的代名词,丑化地模仿外地生或外地教师的“方言”,似乎已成为校园语言的一种风尚。“捡垃圾的”也成对校园里清洁工人的习惯性称呼,而“白痴”“低能”更是名列校园歧视性语言的榜首。丑化与歧视决不是幽默,此类语言现象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它是对被歧视者的心灵伤害和人格蔑视,也会在无形中,造成恶劣的人际关系,影响校园中师生员工的团结。

第四类,当属校园不良语言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粗话脏话。这是一种既损害他人尊严又损害自己形象的语言垃圾。校园中,粗话脏话一度成了部分学生抒发自己的不满和叛逆情绪的“个性”潮流。以上所列举的种种现象的产生,均与当前我们青年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关,比如所谓的追求“个性”,盲目的模仿心理和叛逆心理,以及来自各方沉重的学业压力,都可以成为以上现象的恶性催化剂。具体地说,网络语言成了青少年展现自我“个性”、掩饰内心空虚的最好工具;不敬语的诞生是源于叛逆心理的萌发,粗话脏话和社会歧视性语言的流行,则是青少年精神压力和模仿心理共同驱使所致。

解决这类不良语言现象,绝不能只是依靠校方单向的强制规定和处罚,其后果是欲速则不达。青少年文化,虽有其独特性,但它与社会主体文化具有更大的趋同性,校园不良语言现象只是大众话语系统弊病中的分支。这就决定了要从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出发,来有效地遏止和清除校园内的不良语言现象,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作出努力,进行思想引导,给予学生人性化的关怀,而并非单纯的学业和物质上的关心,以减少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困惑和迷失,让他们找回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今,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众化文化背景下,构建和谐话语系统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作为人才摇篮的校园,就应首当其冲作为清理整饬的对象。看起来,这只不过是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语言现象,实际上,这是为我们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为构建和谐校园氛围,培养文明的青年一代而必须作出的努力。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我曰:少年文明则国文明。

展开全文阅读
日记高三1200字 2017-01-05
剩余:2000
下一页:师魂
也许感兴趣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