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微思作文网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一、设计思想

(一)试题特点

1、社会参与性较强。

2、话题开放性较强。

3、动宾短语,附带材料。

(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

(二)前几次作文训练,我们已经写了以一个词(磨合)为题目的和以一个并列短语(环境与心态)为话题的作文,这次我们写以一个动宾短语为话题的作文,这样我们的作文训练就较有系列性,有利于进行多类型的全面训练。

(三)作文训练要落在实处,如果我们一味号召学生要打开作文思路而不训练学生的思想方法的话,学生仍然不知从何下手,那么我们的目标仍然是一句空话。如果学生看优秀作文少的话,那么同样难以真正做到打开作文思路。为此,一方面要进行思维训练,一方面要提供一定的范文,同时教师也要写“下水文”(第一篇)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参照或启发。

二、教学目标

1、加强议论文写作训练。

2、为2004年高考作文准备材料。

三、教学重点

思维训练(看见识,看角度,看展开)。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作文

社会热点,不论现在的、过去的,正面的、负面的,如“‘神五’飞天”“自主择业”“课程改革”“西部开发”“抗击非典”“赛场失利”“贪官外逃”等,都是社会上影响面大、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面对某些社会热点,你有怎样的认识、体验和情感?

请你以“面对社会热点”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六、写作指导

方法:注意和学生一起构思,回答学生在构思中遇到的问题。

(一)要注意审题

1、审定写作对象。

“热点”指某时期引人注目的地方或问题。不要把“热点”混同于“热”,也不要把不是热点的一般问题混同于社会热点问题。

2、审定写作重点。

“面对社会热点”是动宾短语,一般来说写作重点应该在动词“面对”上,不要以陈述热点问题代替如何面对热点问题。

3、审定写作范围。

注意题目中的“社会”二字,提示我们要关注社会,既不要选材范围太窄,又不要忽略“面对”二字而选写自己不熟悉的社会问题。

(二)两种基本思路:

一种是把“社会热点”当作一个抽象概念,把具体的社会热点当作文中的例子;另一种是化抽象为具象,针对具体的社会热点来写。这两种写法都能写好。

(三)社会热点示例:

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中日钓鱼岛问题,高考签订承诺书,大学生心理健康,博物馆免费开放,拆毁名人故居,防治病毒侵袭人类,人类基因组计划,西部大开发,网络游戏,银行卡收费,自费读研,监督机制的健全,阻击“灰色歌谣”,明星效应,清明节祭扫黄帝陵,农村孩子“望学兴叹”,洋节热,杜绝低俗新闻,一元钱感冒药问世,网上官司,学校收费“一费制”,解决交通拥堵,向网络病毒开战,蓝领灰领走俏社会……

(四)立意示例:

“理性看待热点”“用自己的眼睛看热点”“敏锐感知社会热点”“对社会热点不要漠然视之”“社会热点是社会的晴雨表”“不要盲目追热点”“以积极心态面对热点”“以冷静心态看待热点”“把握热点,把握生活”“换个角度看热点”“环球同此凉热”“热点折射了什么”“敢于直面社会问题”“马加爵敲响了警钟”“心理建设刻不容缓”“神五飞天振奋了民族精神”“非典带来的不仅是祸”“孩子们祭扫烈士墓的笑声说明了什么”“病毒乃乘虚而入也”“是真的高学历人才过剩了吗?”“沙尘暴为什么卷土重来?”“拆了名人故居,就是挖了城市的眼睛”“科学本是双刃剑”“灰领不‘灰’”“热土·热点·热度”

(五)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1、把试题供料中用于提示的几个社会热点逐一写一遍,造成文意欠集中。

2、陷于某一热点之中就事论事,没有展开,使文章欠缺广度和深度。

3、不善于运用材料增强文章的丰富性,不善于运用论证方法增强论述的力度。

七、例文分析

第一篇:

分别视之,区别待之

魏 其

火热的年代,发展的热土,势必涌现很多热点。一片死水断然产生不了多少热点,热点多,是社会生活丰富多变的反映。世人在热点面前成熟的心态,更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理性面对热点,分别视之,区别待之,这是社会心态成熟的表现。

不应忘记过去对国人的嗤笑:一个人仰首望天,于是一群人跟着仰首望天;街头有点什么动静,立刻围得水泄不通看热闹;一个涨价的谣言,搅得京城买空了店铺;一个在外名不见经传的歌手从天而降,也会造成小城市交通的瘫痪。谁让咱没见过世面呢?现在咱什么世面没见过呢?见多了,就多了见识,就多了一份平静,多了一份思考。

热得过了头的,咱让它降降温:就拿有的小县城拿出县财政请歌手的事,人家在台上晃动了几下腰肢,就拿走了你一个县的财政120万,媒体给你曝光,组织部门彻查谁买单,于是用公款起哄的少了,那些靠假唱靠冒充领袖摇摇手就卷走巨额钞票的事情也随之越来越少。

正在“热”着的,咱仔细琢磨琢磨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就拿云南大学的学生马加爵残酷杀害同宿舍的四个同学来说,从公开传出的消息看,马加爵原先并不是一个差学生,是什么使他变成了杀人狂魔?社会在思考,学校在思考,一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指出了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不是要凑热闹,而是要检查一下自己,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那么“狼”就真的要在我们身边吃人。

已经“热”过去的,我们对之反思,想一想这些“热点”留给我们什么。就拿“非典”和“禽流感”来说,当病毒袭来时,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有效地击退了病毒的侵袭。但是,病毒刚刚败退,有些人的健忘症就复发了,对野生动物垂涎欲滴,对防治措施掉以轻心,看来“祸福无门,唯人自找”,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尚未成长为“热点”的,我们要区别待之:一种是要加加温的,使之成为人人关心的热点,例如关心弱势群体问题,现在不是由农村孩子“望学兴叹”的说法吗?如果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人人伸出援助之手,那么这样的社会热点就会转变为非热点,那倒是社会的一大幸事。一种是要防止加热的,例如毁树造景的事,这样的热点多了,树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再长出来的。

社会的热土上,随时会生长出许多热点,只要我们用健康成熟的心态面对热点,那么我们的肌体和社会的肌体就会健康发展,社会发展的亮点就会越来越多!

[简评]

本文不是简单地陈述什么是“社会热点”,而是把写作的主体内容放在“面对”二字上,这就正确选定了写作重点。作者没有选写“某一社会热点”,而是把“社会热点”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从“怎样看”的角度,提炼出“分别视之,区别待之,这是社会心态成熟的表现”的立意,然后又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就得出下文各段的引领句:“热得过了头的,咱让它降降温”、“正在‘热’着的,咱仔细琢磨琢磨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已经‘热’过去的,我们对之反思,想一想这些‘热点’留给我们什么”、“尚未成长为‘热点’的,我们要区别待之”,这就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怎样面对”的问题。作者在每一个方面的论述中都能援引现实的例子,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和自己的见识,有很强的社会参与性,能够引发读者深入思考问题。

第二篇

三峡的湖河之变

李 丹

在长江中上游,古老的三峡将经历一次巨大的转折,伟大的三峡工程结束后,三峡将由一条河变为一个巨大的人工湖,三峡的湖河之变,是美还是伤?

河是动态的,湖是静态的,河是有方向性的,而湖则无所谓方向。

唯有面对着滔滔之江水,孔子才会发出“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慨叹,河的动态催发了人类对时间的意识与生命的危机感,而湖泊却没有这种力量。

河流是年轻的,有创造性的,它搬运着时间的礼物,承载着人类的梦想,它侵蚀着峡谷,塑造了地貌,勾勒着山川,冲积了平原和三角洲。然而湖泊却象征着衰老。它任泥沙淤积,终有一天将被移为平地。

如果说黄河催生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意识,那么长江则创造了我们的文化和审美意识。仅仅是“唐诗三百首”中,直接描写长江的就占相当大的比例。三峡是上帝的考卷,古往今来,无数的诗人完美地交上了这份考卷。屈原、宋玉、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用文字记录了这三峡之美,曾经我们感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感,而现在,唯留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种种遗憾。

三峡的湖河之变,带来了生态之伤,风景之伤。当然,在我们叹惜这无限的伤的时候,也须感谢三峡工程带给我们的美,三峡大坝的建成,将为我国人民造福。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将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峡是镶嵌在长江这条银弦上的美钻。滚滚江水归于东海,历史的琴弦还在拨动。山谷与河流,合则双美,离则两伤。当我们重新审视三峡的湖河之变,会发现,湖河之变,亦伤亦美。

当我们面对着这高峡平湖,又不由感慨万千: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巴比伦是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女儿,中华民族也是由长江、黄河哺育的子孙。我们应铭记催发我们民族意识的河流,在河的两岸,中华儿女也将用千年孕育的文化不断传承发扬。

第三篇

关注都市边缘人

季繁菲

他们行走于都市边缘,明明是大都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却偏偏最常被人们忽视。

报纸上对他们的称呼是“进城务工人员”;一般人称他们为民工;也有些自视高人一等的“城里人”称他们为“乡下土包子”。

他们背井离乡来城里谋一份“城里人”不屑去做的工作:做早点,盖楼,帮人带孩子 ……

我们生活的哪一天离得开他们的服务?可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呢?搭乘公交车时,如果有民工上车,所有人的反应都是捂好自己的钱包;嘲笑人时说:“你怎么跟民工似的?”甚至拒绝进入有民工出现的饭馆……总之,认定了这群人低人一等,活该受轻视。

追根溯源,大概是影响中国人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潜移默化地在作怪,孔子是鄙视劳动者的,孟子也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所以我们光明正大地忽视了这群人对这个城市的奉献,忽视掉了他们理应享有的权利。

他们工作时的安全没有保障;他们的子女无法在城里读书;说到工资被拖欠——有些人为了拿到属于自己的几百元工资竟需用死相胁!而北京市政府前一阵清查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时发现拖欠数额竟然以“亿”计算!这实际上就是表示,每年有十几甚至几十万的人在“白”做工。

他们的合法报酬得不到,自然去偷、去抢。子女无法上学,素质得不到提高,将来难免走上父母的老路。于是前文提到的“城里人”防备、轻视民工的现象又会重演,这便形成 了一个永不停止的恶性循环。

要想制止这种循环其实也不难:政府对他们多重视一点,让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有学上,提高他们的素质。将那些拖欠民工工资的企业踢出北京市场,合法的收入有了保证,又有谁愿意冒风险去做非法勾当呢?对我们来说,关键是放下“城里人”高高在上的架子,以平等的姿态来对待所有的人。我们同是通过劳动来谋生的人,只不过因为擅长的技能不同而选择了不同的工作而已。

关注都市边缘人,为他们,也为我们自己。

第四篇

睁大你的眼睛

赵 鑫

睁大你的双眼,仔细审视。面对众多社会热点,流行时尚,我们要睁大双眼,看到流行背后的思考。

不知何时,哈韩、哈日成为了一股社会潮流。韩、日这两个近邻成为中华大地上的两个热点。“韩流”频频袭来,冻倒了大片“祖国花朵”,日本也不甘落后,漫画、卡通大量涌入中国,在中国未来一代中流行。许多学生对巴金、鲁迅一无所知,可对日韩明星却知根知底,甚至连其一举一动都牢记在心,还在“模仿秀”之类的节目中卖弄。真不知这是喜还是忧。睁大双眼,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沉迷于日、韩电视剧的青年一代,我们还看到日韩在幕后偷着乐,他们已经把金山银山运回了国。更可怕的是,这股风潮之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几乎无立足之地,这样下去,其结果不堪想象!恐怕比鸦片还可怕,数十年后,我们的民族还在吗?我们的文化还在吗?是不是放眼之内皆释日、韩?我不敢说,也不想说。总之,哈韩、哈日的背后,隐藏着中华文化的危机,隐藏着中华民族的危机。

当然,我们的国家并没有到危机四伏的境地,况且我们的祖国在一天天强大,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就是一个证明。

随着长征火箭的轰鸣划破长空,中国航天人在科学的长征路上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依靠自己的力量,我国成为世界上有一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华民族再一次让自己的声音响彻世界。四十年前,随着罗布泊的一声巨响,中国人的声音震惊世界: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此,西方大国的核讹诈失去了威力,新中国的基石更加牢固。今天,当五星红旗在太空上飘扬,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得以实现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无比激动、自豪。神舟五号向世界宣告了新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这条巨龙将从沉睡中苏醒。

我也相信,随着国力的强大,中国文化也会强大,繁荣。世界上不仅会有哈韩、哈日,还会有哈中的现象出现。曾经领先世界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必将在新世纪中重振雄风。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个一百,是中国的百年,是我们这一代的百年,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独领风骚。

这只是我从社会热点中看到的。或许,睁大你的双眼,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

第五篇

掌握情感的天平

郭 靖

心中的天平总在忽上忽下的晃动,不知是事物本身变了,还是砝码变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调整它,让我们在面对“热点”时,得到一个理智真实的答案。

几年前,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在上海的成功举办,使更多人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上海,使我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于是有人开始大事宣传,将这一成功后的好处细数一番。于是国人大为振奋。我并不是反对这样的做法,而是试问在不知不觉中,你心中的天平是否都倾在了一边——满心的骄傲和自豪?庆幸的是,还有人在这之中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当与会领导人身着唐装展现在世人面前时,中国又刮起了“唐装热”。难道,中国几千年的古老文化必须借助于“外援”才能让它不被人遗落,重新闪现在我们脑海中吗?这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热点”的本身在于关注的程度,如果我们掌握好情感的天平,不要让它倾倒在一边,那么它真实的标度会让我们受益匪浅,全面的认识我们自己,认识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

也是几年前,中国男足终于“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国人为之狂热。而在世界级的比赛中,“国脚”们始终未攻破对方的大门。于是热衷于足球的人开始沉默了,怀疑了,有的甚至开始怒骂了。完全没有了赢得比赛入场券时的狂喜,于是心中的天平又倾倒了一边。面对形势的转变,我们应马上调整那架感情的天平,冷静地分析。

谁都不愿承受失败的惨痛,而更愿意去分享胜利的喜悦。我们总在逃避失败的事实。可事实终归是事实,谁也不能改变。我们可以伤心,可以难过,但不可以绝望,绝望就真的不可能从头再来了。调整心中的那架天平,让我们重拾信心,让我们人生的信念永不磨灭。

线本是一根线,郁结在心,便成了结。结解开了,还是一根线,简简单单的一根线,其实什么也没有做过。

透明的杯子里本是一杯清水。盛夏的夜晚放在窗台上,月亮便溜进了杯子,把人的心照亮了。其实,清水还是一杯清水,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它们什么也没做过。

面对问题,尤其是社会热点,我们更需要用理智的砝码来调整那架感情的天平。不要盲目地狂喜,也不要过分的失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其实,天平还是天平,它什么也没做过。

第六篇

我们应传播什么样的中国文化

费 凡

今年年初,当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法国时,在巴黎举行了“中法文化年”活动的启动仪式。其中“北京文化周”的盛装游行颇为引人注目。我满怀期待地打开电视,看到的却是孙悟空,着戏服的老生花旦,老年秧歌队在香榭丽舍大道上行进招摇。有人说,这不是很好嘛——多有中国特色啊!可是,我却不以为然:这些当真可以代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吗?这些当真可以展示日新月异,腾飞而起的中华巨龙吗?我们应传播什么样的中国文化?

由此我又想到了几年前的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最受追捧的中国馆中也是偏于简单物象的针灸铜人,长城图片,旧剧脸谱,三峡沙盘。这些的确使人直接感到中国独特的文明流脉,但它们很可能使人对中国的文化和现实产生片面的误读。当你遇见一个外国人为中国人为何不留辫子,不戴瓜皮帽而大惑不解时,你是否感到百口莫辩和深深担忧?——他会说:你们的表演、图书、电影中都是这样的啊!这种让外行误解,内行哭笑不得的宣传的确为害不浅。

让我们看看外国人真正要知道什么样的中国。还是在“中法文化年”,今年夏天,法国电视一台将要制作“中国周”大型节目,先期制作与直播采访并茂,设计内容包括自然风光,历史名胜,世俗风情,健康、教育、经济、农村、城市建设和流行文化等。这种观察和思路反比中国自己的外宣报道广泛深刻得多少!欧洲的法、德、意、西等国,在开掘自己的旅游资源时,极注重文化熏陶。巴黎的旅游线,越来越向文化方向发展,什么“雨果足迹游”,“巴尔扎克故地游”,还有夏季的“夜游巴黎”,这样“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诗意与文化气韵,当然又比北京、西安的粗陋深刻得多!

他们对自己的介绍,他们对我们的观察都使我们汗颜。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应该表现宣传现代化的中国。这里我们并非要那钢筋铁骨的摩天大楼,而是要使世界了解中国现当代的文学、艺术、思想。把我们的鲁迅、老舍、郭沫若向世人展示,表达五千年历史的华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苦痛,成就与思考……

当然我们更应该传播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不应渲染落后过时的东西,不应渲染那些因古怪而醒目的东西,不应只停留在使人印象深刻的表象,应该大力宣传那些精神瑰宝与精妙艺术,把我们高山仰止的孔子,遗世独立的老庄,义气凛然的孟子向世人展示,还要展示敦煌的壁画,唐宋的诗词,……

我们应该这样传播中国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中国日益强大,走向腾飞的今天。向我们走来的2008年奥运,2010年上海的世博会给予我们难得的舞台,也交给我们责任的重担。我希望加入其中,更呼吁不要让汉诺威、巴黎的闹剧重演——让我们宣传一个具有深厚底蕴,摄人魅力,又是现代化,前进,发展的中国!

第七篇

我看“钓鱼岛”

前几天,冯锦华等“保钓七子”在首都机场凯旋而归。欢迎的人群围满了整个儿候机楼。中国政府对这一事件采取了低调的处理的态度,然而围绕这一事件的讨论还是成为社会的热点。

有些人认为中国政府过于软弱,不敢出兵维护自己的主权。我觉得这些人大概不知道钓鱼岛的地理位置。钓鱼岛其实是台湾的附属岛屿之一。同台湾海岸线仅数海里之遥。然而由于李登辉执政时期执行亲日政策。他曾公然宣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中国政府虽然一再重申对钓鱼岛的主权,但由于隔着一个台湾,实在无法采取任何行动。所以解决钓鱼岛问题,首先要解决台湾问题。

中国面临的海权之争其实不止钓鱼岛一处,东南亚诸国对于南沙诸岛的侵略事件,每年也屡有发生。但是,我们对于钓鱼岛却始终耿耿于怀,大概是因为不能容忍日本人在我们的国土上为所欲为。虽然那场战争已经过去了50余年,然而感情的伤痕却一直无法弥补。去年的“西大事件”(也被低调处理)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我们无法原谅日本人主要是因为日本政府至今仍不肯做出正式的道歉,并且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其实日本敢于这样做是由于美国的支持。日本战败后,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没有严格追究日本战争责任。日本在对华战争中获得的许多资料,包括731部队的研究资料,也都成了美国的战利品。731部队司令开石四郎一直逍遥法外,许多731骨干分子还被请到美国协助研究。其实战争不过是政治家们的一场游戏。在战争中惨死的人们,不过是大国利益的牺牲品罢了。

中国历史上也有过许多其他外来的侵略者。忽必烈挥师南下的时候,许多城市被杀的鸡犬不留。八国联军侵华,在北京城内烧杀掳掠,其残忍程度不在日军之下。然而我们现在对蒙古人却没有什么特殊的仇恨,对于英美等国也只是稍存戒心而已。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侵华战争的记忆也会慢慢消退的。我这样说,许多人会骂我是卖国贼。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充满仇恨的人生不会是幸福的人生,充满仇恨的民族不会是最伟大的民族。以暴易暴的循环是没有止尽的。我们不如把仇恨化为动力,努力发展经济,用自己的是实力使四夷臣服。这样就不需要几名勇士,坐着破旧的渔船,为了一个小岛在风浪里搏杀了。

第八篇:

战争与和平

——由美伊战争引发的联想

金 然

曾经在报纸上见到一幅由战地记者拍摄的照片《倒下的士兵》。那上面,一名年轻的士兵的生命被永远地凝固在了他中弹倒下的一瞬间。他身体后仰,枪自手中落下,那张开双臂的样子竟像是在飞翔——这本应表现着自由的姿势却向我明明白白地展示着他的绝望:一个灵魂已永远地消失了,一个蓬勃的生命在她最美好的时候走向了灭亡。洒在年轻士兵身上的每一寸阳光都在哭泣,太阳不明白,在经过多少亿年漫长的进化后,地球上所有生灵的主宰——人类,在战争中,竟然没有选择生存的自由。

那曾是我见过的最真实的死亡,也许我应该感谢那名记者,他使我对于战争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报纸上苍白无力的文字上,在一场战争拉开序幕时,不论谁比谁强大,不论谁站在正义的一方,谁都不能否认,是无数个无辜生灵的鲜血铸就了那两个国家的和平或灭亡。

每一天都有战争在爆发,每一份报纸中都少不了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报道,我们甚至无法知晓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对于我们来说,那些遥远的战争仅仅意味着世界的变化,时局的动荡。然而我们是否能够把它们作为一个饭后闲聊的话题,我们是否能够忽略某一个国家在通过战争得到和平的同时所犯下的罪孽?如果我们可以,那么死去的士兵的家人,失去家园的百姓能否忘却?他们亡国辱身的仇恨是否在若干年之后引发又一次的血流成河?如果和平必须建立在他人苦痛与仇恨上,那么它的存在又有什么真实的意义?

在看到一个国家的人们因为胜利与和平而微笑的同时,我看到了的另一个国家屈辱的泪水。

在看到报纸上关于战争的报道的同时,我看到了无数士兵中弹倒下的样子。

在感叹电视上美军武器精良的时候,我忘不了阿富汗人民血淋淋的绝望的脸庞。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世界在战争与和平中不断改变,历史在战争与和平中不断地被重复。也许我们无法避免战争,也许和平可以成为杀戮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然而我是多么希望,有一天,人们能够擦亮自己被鲜血蒙蔽的眼睛,世界上的所有人民能够微笑着握着对方的手,民族与民族之间只存在着友好而不是猜疑与防备,人们能够看清,战争带来的只有死亡、哭泣与仇恨,而决不是和平与安详。

第九篇

争 执

陈北辰

“不去!”

“我最后问你一遍,去还是不去?”

“我也最后说一遍,不去!”

“砰”的一声,文件被摔落地上。

总编室的门被甩开,小张紧抿着双唇从里面冲出来,身后的紫檀桌后,作者一脸铁青的总编。编辑部资格稍老的记者都看得出来,总编是被气到了极限了,他生气的时候脸色总是由红转紫,由紫转白,由白转青,如今脸色青的发黑……众记者不禁摇头,啧,这回怕是不能善了了。

只见年过半百的总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张记者,我请你站住。”小张没回身,步子倒是停下了。“张记者,身为记者和编辑,你应该知道,杂志上所刊载的内容的时效性就是杂志的生命。我们要尽可能的面对社会的热点问题,迎合大众的阅读口味,如此才卖得出去。如今非典蔓延,市民们最关心的便是这方面的新闻。而刚刚因护理病患而感染非典死亡的那名护士身上有多少新闻价值,身为记者的你应很清楚!我要你去采访她的家属,把她的事迹告诉所有人,这,有错吗?”总编一口气说完,盯着小张的背影,小张一动没动,只是在提及“护士”二字时,肩头轻轻抽动了一下。

“总编,你说的是没什么错。可是,你莫忘了,我们所办的是什么杂志,你莫忘了,我们编辑部门口所挂的牌子上写的不是什么‘新闻快递’,而是‘电脑时代’。你说的没错,杂志应面对社会热点,身为记者要及时捕捉到这些热点,做成新闻。但是十年的记者经历告诉我,面对社会热点,我们记者不应如公众一般盲目追赶,我们要抓住我们自己的东西,本本分分地做好自己的采访和报道。我是电脑杂志的编辑,我应去采访ibm的新款芯片及dic病毒的制作人,而不是那个叫刘芸的殉职护士的家属。她的事迹是很感人,她的家属也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公众说,需要记者的报道。但那些不是身为电脑杂志记者的我的工作,面对社会热点,记者应为公众做出表率,应各司其职,要冷静客观,而不是赶时尚一样盲目追赶!总编,你如果不满意,我明日就辞职,但请你让我今日采访完via主板的新品发布会。”说罢,小张直起身,深深吸了口气,走出了编辑部,没有回头。

就在小张刚走不到1分钟,编辑部的电话响了。犹自怔然的总编回过神儿来,接起电话。

“喂,请问是《电脑时代》编辑部吗?”电话那边传来一个声音。

“对,请问找谁?”

“张记者在吗?”

“他刚出去。”

“哦,那他回来请你告诉他,我是医院负责人,他爱人刘芸的同事,他爱人殉职后还有些遗物在这里,让他来取一趟,好吗?”

又是“砰”的一声,话筒落在了桌子上,总编久久没回过神儿来。

窗外阳光透过百叶窗照进来,莹莹地闪烁在那尚未出版的新一期《电脑时代》上,一室静默无语。

第十篇

台湾——何时回家

陈 悦

前不久,在世界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台湾公投,又将我们拉进了对祖国统一的思考。

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台湾——这颗熠熠发光的明珠,始终牵动着华夏子孙的心。从康熙第一次收复台湾,祖国儿女第一次欢聚一堂,统一的梦第一次得以实现……世世代代,很少人魂系梦牵的台湾,你回家了。

人世沧桑,世途多舛,你几经回家又几经离去。多少人为你老泪纵横,多少人为你浴血奋战,多少人盼你早日回家……

你拥有太多闪耀的光环.你是世人眼中的珍宝,你是众人心中的企盼,你聚集了太多人的目光,你享有了太多人的宠爱。然而,你始终都是华夏大家中的一员。无论你几经漂泊,你终究还要回到你温馨而博大的家。

以往有李登辉的“魔爪”,而今有陈水扁的“毒心”。你所经历的痛苦世人共睹,你所承受的磨难,祖国为之痛心。

然而,风雨再大,终有雨过天晴的一天。乌云再厚重,却始终遮不住太阳。

回家的路,尽管坎坷、崎岖、甚至荆棘密布,但请你一定坚守回家的信念。请你一定记得这路上不单只你一个,亿万同胞兄弟和你在一起。

回家的路途,很漫长,愿你心中永远留有一盏不灭的心灯。那是你的兄妹在为你照亮回家的路。漆黑的路上,幽长冷寂,然而别忘了还有你的家人在耐心为你守候。

回家的路,寂寞难耐。可你一定不要心灰意冷。你是家人的期盼。只要你永不放弃,就一定能等到合家团聚的一天。到那时,我们全家团坐在一起,独享这世间的幸福。

到那时,我们尽情诉说多年以来的经历,我们可以拥抱着任泪水流淌。

到那时,我们是团团圆圆的一家,再没有谁可以轻易将我们拆散。

到那时,我们是世人眼中的焦点,再续写华夏的辉煌诗篇。

只待你:早日回家!

第十一篇

花落无声

郭文娟

又是一个三月,玉兰花开。经历了严冬的寒风,早春的冷雨,树枝顶端竟一夜间顶出了一个个洁白无暇的花苞,不久便在微风中静静地绽放了。那浑厚的洁白无比的花瓣在阳光下泛着一层圣洁的光彩。一丝风过,一阵馨香,一缕回忆,一心感动。

大概就是在去年的三月,病魔非典肆虐京城,一时间人们丢失了对春回大地的希冀和欣喜,取而代之的是挥之不去的惶惑与恐惧。春日明媚的阳光将本已行人稀少的街道照得更加空旷。商店停业,学校停课,生机勃勃的北京城仿佛要在那一刻窒息了。但是还有玉兰花开,洁白依旧。医院的白衣天使们仍继续他们的紧张繁重的工作,只是强度加大了,时间延长了。

人心惶惶的京城,人们的焦点不约而同地落在这样一组数据上,日益攀升的确诊、疑似病例让生活着张弓越绷越紧,人们躲进家中,眼中是些许的无助,而白衣天使却必须挺直腰板继续工作。有些非常稚嫩的肩膀明显不堪重负,但却没有人退缩。他们咬牙坚持着,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从他们挺直的腰板中,从他们坚定的面容里,人们才能读到安慰、勇气以及战胜困难的希望。

春寒时节,忽一阵狂风吹过,玉兰花无声地落了满地。人们太多地被身边的惶恐所包围,少有人看到白衣天使的辛酸和疲惫,也许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踏上了回归天堂的道路,就向寒风中的玉兰花一样,急于避风的人们难有心情去细数那飘落的花瓣。也许偶尔风儿夹杂一丝清香,唤起人们零落的回忆,人们回头望去,玉兰花似乎依然繁茂如初。

送去了春风,熬过了酷暑,人们终于在病毒消失后的某天早晨醒来。突然惊异地发现玉兰树下花瓣枯黄,似乎轻轻的触碰便会使其碎成粉末。是的,直到生命的消逝,人们才读到了他们的脆弱。电视上一遍遍地播放着抗非典斗争中牺牲的烈士的照片,大多是和家人一起照的,一脸笑容和幸福。而这笑容之后是一个个家庭挥之不去的难以名状的沉痛。

是的,花落无声。而正是这神圣的庄重的沉寂才最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最为柔软的角落。花瓣的凋零换来的不只是那极美的一瞬,人们对生活、对生命都有了新的领悟。

在另一个世界中,不知是否也有玉兰花开。当那些天是漫步花树下时,一缕清香,也许会勾起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回忆,也许一丝莫名的感动会使他们落泪,洒在他们留给人间的最珍贵的礼物上:珍爱生命,花落无声。

落选作文分析

“热点”与“冷点”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铺天盖地而来的是“中国足球奥运出线无望”“伊拉克又发生两起爆炸事件”“韩国总统被弹劾”。毫无疑问,这都是当今社会的社会热点。这些热点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思考。

可是,这些“热点”占去了我们太多的精力,且看报纸,每一个热点,都要占去整整一版的篇幅去报道、去评论,很难承认,这整版的评论,没有媒体刻意的炒作,从而夸大了事实,而误导了大众。

何不放开了眼光,关注整个社会,关注那些平时不被我们注意的“冷点”呢?

“冷点”之所以“冷”,是由于未受到广泛关注,而这并不能说明,“冷眼”不重要。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做生意,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们的热点,而农村、农民、农业的三农问题被忽视了。可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没有农村、农民、农业,哪能支持这个偌大的国家。由此看来,三农问题的确是个重要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它暂时的“冷”而忽视了它,相反应该向它投以与“热点”一样的关注。所以,“冷点”未必不重要,“冷点”也值得我们的关注。

其次,“冷点”有时也会转变为热点。去年的非典足足让全国上下“热”了一吧。可去年的一二月份时,非典只是在某些电台和报纸用极短的时间和篇幅报道过。这样“冷”的新闻,自然不会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而正是我们忽略了这个“冷点”,非典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它在广东、北京两地大肆蔓延,又向全国扩展,造成了一场大的灾难。若我们当时多关注这些“冷点”,非典也许就能及早扼杀在萌芽状态,也不会造成如此大生命财产损失了。所以,“冷点”本不“冷”,“冷点”有时也会转变为“热点”。我们应当关注“冷点”,发现“冷点”,发现隐藏在“冷点”背后的问题,提早预防、解决。

况且,“冷点”如此之多,好比泰山;热点如此之少,好比眼中的一片树叶。若我们只关注热点,不看冷点,岂不成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要全面的了解社会,决不能因为热点而忽略了“冷点”,因为“冷点”是多数的,组成了这个真真切切的社会。

放开眼光去看整个社会,社会热点需要关注,社会“冷点”同样需要我们的关注,我们的思考。

西部革命

“请问您知道西部开发吗?”

“西部?西部牛仔?对不起,我还有事……”

“这位同学,你毕业以后想做什么?”“继续深造吧。”“那么,有没有想过要去西部发展?”“去西部?为什么要去?……”

我是一名自由记者,现在正在负责“西部大开发”的宣传工作。一开始,我以为这很简单,因为现在的电视里到处都有关于西部开发的信息,但是我访问了这么多的人,没有几个大学生愿意去哪里开拓自己的新天地。为什么会是这样?难道是因为……

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新新人类。但是与别人不同的是,我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去西部。“妈,我要去西部!”有一天晚上,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母亲。“去玩吗?”母亲漫不经心的问了一句。“不,是去参加志愿者活动。到西部当老师,帮助西部……”“不行!”母亲手中的笔啪的一声落在了桌上。“你开什么玩笑?我供你上大学就是为了让你去那种地方吗?”“我只是去三年。三年后就可以回来……”“你不要以为自己是个英雄,到那儿可以救苦救难!”母亲愤怒极了,她似乎想要骂醒我这个“糊涂蛋”。但是我又没做错什么,为什么她要那么生气呢?“或许你认为你去西部,可以改变那儿的环境。”母亲盯着我的眼睛,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但是你了解那儿吗?你知道那儿有多困苦吗?而且你去了那里,就意味着你比别人要晚发展几年。也许你的前程就会受到影响………”

是的,去到那里的第一个月,我的确后悔了。那里很穷,交通又不发达,打个电话都要到几十里外的小镇上。我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但是当听到我的学生用不标准的音一遍遍念着a、b、c、d……时,当村里的老人们用满足的眼神注视着我时,我又觉得一切是那么的值得。

是的,我的确放弃了许多,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放弃了到大公司发展的机遇,但我知道我得到的更多,因为我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请问,我们要去参加西部开发,应该怎么报名?”声音打断了我的回忆,十几名大学生站在我的面前。“你们为什么要去呢?”“因为我们了解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是的,面对社会的各种热点问题,只要我们了解我们需要的是什么,那么我们就能为自己、为社会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西部革命等着我们去参与。

今天有非典

今天是我生日。可这个阳光明媚的四月,整个城市静寂得如法国南部的某个小村庄。人们都躲在家里,被迫地焦虑地“享受”着一个平素“难得”的长假。因为现在有非典,只是因为现在有非典。

妈妈一大早就出门买菜去了,她说早上人少,可避免与人接触。回来的时候除了菜还拎了一大袋子口罩,告诉我是电视上成天宣传的那种有鼻夹的不会从边上漏气的那种,楼下药店终于有卖的了。妈妈把菜泡到池子里,加入n多能让水起泡泡的液体,我知道那是准备泡一上午才能中午下面条吃的。妈妈递给我一碗黑乎乎的中药,说这是名中医开的药方,能预防非典。我掐着鼻子,边喝边想也许非典找到我之前那池子里的泡泡和这中药已把我送进医院。

这辈子我没这么讨厌过电脑和电视,新闻要看——非典的重要信息可全在里面呢!课程要看——虽然我觉得教育台播的那些都是鸡肋,可老妈认为那是顶顶重要的。健康类节目要看——预防非典可全指着它呢。甚至广告也不能落下——说不定又出新的特效药了。遇上电视剧再扫上两眼,这一天可就都窝在沙发里了。至于电脑,爸爸很“自觉”地找人接通了宽带,我那叫一个高兴。可三天的兴奋劲儿一过,就觉得整个网络都很空洞。我再也没有拨着号上网等待网页一点点扫出来的焦急了,也没有爸妈催三遍不下线的那种执着了。我有些气愤地关上电脑,虽然我知道也许过半个小时我又会因为无聊而坐回它的面前。非典让我的心远离了电脑与电视,也许这是它我带给我有唯一一点好处。

我想看书,可老妈不让我去书店,说那里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我在网上订了套书,送书的人在院门口被拦了下来,门卫打电话让我下楼去领书。对了,因为非典,小区已严格禁止外人进入,我的脑海里立马闪现出无数个动荡社会里人心惶惶的镜头。院子里有清洁工人依然在上班,蓝衣白口罩,在给一排排红花绿树浇水。他们平时也戴口罩吧?怎么现在看着这么别扭。午后的阳光把那点白色弄得十分刺眼。

晚上了,我躺在床上,捧着新买的书。目光游走,心思却没在那上面停留。我在想这场非典,我发现我竟是一点也不怕的。你看那院门口的门卫在保护我,妈妈在保护我,口罩、中药在保护我,池子里的泡泡在保护我,甚至非典它本身都间接地把我拉离了那毒害亿万青少年的电脑与电视……可为什么,我突然没有了安全感?今天是我生日,与以往过的每一个一样都阳光明媚,都绿树红花,可为什么我一点也不快乐?北京这个繁忙的都市,一下子安静得如法国南部的某个小村庄,可为什么人们没有那恬静安逸的生活?

面对社会热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消息也传播得越来越快了。只要一发生了什么大事,网上几乎马上就能看到相关的报道。因此,人们对社会上的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热点。

其实面对社会热点,有些人是在盲目地关注。就拿足球来说,有些人根本就是在瞎起哄。今天球队赢了,就把它夸得天花乱坠,明天不幸输了,就恨不得把球员吃了。所以面对社会热点,我们首先应该冷静。去年非典时期,由于没有专业知识,许多人盲目地恐慌。一时间,谣言横行,口罩、体温表销量大增,甚至刮起了抢购风。但是后来,随着事态的发展,人们发现,非典其实没有那么可怕。

人们盲目地关注热点,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媒体造成的。没有媒体的报道,公众也许根本就不知道发生过什么事,所以面对热点,媒体更要守住自己的理智。现在有些人为了出名,引起公众的注意,就故意制造些事端,让媒体去炒作,使自己成为焦点。这股风气如今的娱乐圈尤为盛行。拍个电影也要请n个保镖,连房顶上都立着一个,不知道的还以为白宫搬家了呢!在我看来,这些都是趣味不高、庸俗无聊的表现,正是媒体自觉自愿地煽风点火,使之成为最无价值的“热点”。作为大众窗口的媒体,应该腾出些地方写些有价值的新闻,这新闻未必是热点。

当然,我不是在反对人们关注热点。像西部大开发、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这些与国家建设有关的热点,当然是关注的人越多越好,西部开发正需要全国人民的参与与支持。

所以,面对热点,我们首先应冷静判断,然后再去关注那些我们应该关注的。

将反贪从头进行

时下一些媒体中经常报道有某某贪官潜逃在外,随即列举其不齿罪状若干。百姓自然只有恨得牙痒不过,气急无可发泄,关电视合报纸而已。但是之后,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么大的贪虫,会得以肥肠满肚,而后远走高飞,落个法外偷生?与其花大力气追捕潜逃的贪官,还不如在阻断腐败滋生的温床上作更多的工作。应该将反贪从头进行。首先公务员的选拔是第一个关口。通过全国性的考试来选拔人才无疑是现阶段行之有效的的一种方式。但从命题的思路准确考试纪律的严肃评审过程的公平上,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这样,才能使我们国家机器的运行者真正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合格人才。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考察或培养目标---政治,成新的道德修养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其次机关干部的考核才是关键所在。姑且不论其业务素质,就作风修养来说,现行的某些做法就有失偏颇。比如表扬某某领导,总要附上曾拒贿多达几十次,几百次等。真令人可怒可气可笑。难道拒贿不应该是一个合格公务员的基本素质吗?难道我们的社会腐败的冰山已经肆无忌惮到直接袒露一角而不惧了吗?怎么又如此多的拒贿次数,而没见有几个被因行贿罪而制裁呢?往往有人在走上被告席的时刻头上还戴着拒贿王的帽子。我们社会的考核制度已乏力糊涂点道到令人可怕可恨的地步。试问,如果不是自身索贿或暗示出受贿的可能性,行贿者这只苍蝇,怎会叮无缝的单,怎会自寻死胡同呢?有谁敢向包青天行贿吗?社会呼唤更有力的考核制度,防微杜渐,将腐败扼杀在萌芽状态,清明我们的政治天空,让社会进步也体现在政治领域。在此,将行政过程至于光天化日之下,用社会各界的舆论力量来监督公务员的工作,群众的眼睛始终是雪亮的,这些雪亮的眼睛将是我们政治制度进步的无穷动力。所以,反贪必须从头进行,这样在健全的法制社会中,哪容罪恶滔天的贪虫做落网之鱼,偷生法外。

冷眼看热点

社会热点,不论现在的、过去的、正面的负面的,都是社会上影响面大,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面对社会热点,我的主张是“冷眼”看待。所谓冷眼不是视而不见袖手旁观,而是跳出事物本身,站在哲学的高度上分析问题,既看到时间的发展性,看到事件的滞后性,毕竟这世界没有一件事是绝对正面的或绝对负面的。

热点即为焦点,人们密切关注的事,与人们自身息息相关的事。所以在判断失误,人的时候那面带有主观性。而忽略了事物的客观性。有这样一则新闻:上海有所小学提出了一个新举措,上课的时候可以和要好的同学坐在一起,可以去厕所,可以喝水。这项改革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他们说:“我们不想要没有规矩的孩子。”“教育改革”一直是社会上经久不衰的热点。面对这样一项改革,我们先不急于评论他的优劣好坏,而是先跳出争论之外,问这样一个问题:规则的界线是什么?是上课不许去厕所,还是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学校制订这样的改革措施,本身处于尊重学生的考虑。若是这样站在一定的高度“冷言”看待热点,则是非好坏则是越辩越明。

“冷眼”看待热点,不仅是跳出事物看待事物,还是从正反面两方面客观地看待事物。就好像前段时间,大家都置身其中的“非典”无疑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恐慌,他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人类在“抗击非典”过程中表现出的坚强意志以及涌现出的献身精神。“冷眼”观察热点,从它的正反面进行通透分析,你会发现热点本身的价值,热点所带给人们的深刻思考。社会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事件中,逐渐进步,成熟。面对社会热点,人类应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去分析事件,这样才会正确、全面地掌握问题。因此,我呼吁人们了“冷眼”看待热点。

七、课后小结:

1、训练学生的选材意识很重要,许多学生之所以不知从何下手,就是因为不太善于从自己身边的、熟悉的、能够驾驭得了的方面写起,而是选择了自己不熟悉的方面来写。

2、要注意训练学生积累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今后应该训练学生如何做到“善于展开作文内容”。

(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

点 评:

作文的教案怎么写,曹老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为年轻教师做了一个示范。

首先,这份教案可贵在能够抓住作文教学的根本——思维训练,不但把功夫下到点子上,而且给出了示例:在“要注意审题”这一部分里,做出了具体怎样审题的指导;在“两种基本思路”里,“社会热点示例”和“立意示例”里,进行了具体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指导。这一点,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和大量材料的占有,是很难做到的。

其次,这份教案把教师和学生放在一个平台上,处于平等的地位,老师不是说我出题目你来写,而是我出题目我和大家一起写,这样,不但能够在写“下水文”的过程中和大家一起体会艰辛,积累讲评经验,而且能够让学生服气,有利于指导学生。

再次,曹老师的教案资料丰富,不但记载了评阅作文中发现的学生的问题,而且积累了大量的好作文以及参考文,这都为今后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全文阅读
高中16900字 2017-01-03
剩余:2000
也许感兴趣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