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微思作文网 > 高一作文 > 《风之谷》观后感

《风之谷》观后感

小编导语:这是一篇风之谷观后感作文,森林人的设定可以说是《风之谷》中的一个亮点。森林人的出场有7次,每次都有不同的亮点,最早是在犹巴一行被僧会追杀,飞船被击落时,正当驯虫师们要砍下昏死过去的犹巴的手作为证据时,听到了森林人的笛声。更多风之谷观后感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森林人的设定可以说是《风之谷》中的一个亮点。人究竟可以怎样活着?我们的欲望到底有多大?怎样才能满足?自古以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各个世代的无数人们。似乎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些问题。

森林人的出场有7次,最早是在犹巴一行被僧会追杀,飞船被击落时,正当驯虫师们要砍下昏死过去的犹巴的手作为证据时,听到了森林人的笛声。驯虫师对这些像鬼魅一般的人又敬又怕,迅速逃走了,犹巴一行人因此得救。其实,第一次看到这里,我还以为犹巴他们会被抓去吃掉(笑)。

森林人其实是驯虫师的始祖中血统最尊贵的一族,是是古艾弗达人的后裔。在300年前大海啸发生时,他们跟随蓝衣人进入了森林。从此,舍弃了用火,身穿昆虫肠衣,食用虫卵,并且居住在昆虫体液形成的泡沫帐篷中……他们完全放弃了城市的生活,而选择与腐海融为一体。对外界人来说是恐惧的对象的腐海,对于森林人则是温暖又舒适的家。另一方面,森林也赐予了他们回报,不仅提供了他们所需的衣食住行,还赋予他们超能力,可以自由地以念力对话,精神可以脱离肉体四处云游……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还是很满意的,尤其是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甚至连文明的像征——火——也舍弃后,内心深处得到的那种平静——安宁、详和、充满生之喜悦和感恩,仿佛微风下平静的湖水,偶起微涟……其实,这样的平静与满足,便是幸福了。

有一个关于草履虫混养的实验,对人很有启发:第一次实验者将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混养在一个瓶子里,超过了允许的密度,结果在种间竞争的结果下,大草履虫死光了。第二次,实验者将大草履虫和另一种袋状草履虫混养。这次同样又发生了种间竞争,但并没有哪一方灭亡。一星期后,原本都是营游泳生活的两种草履虫,大草履虫继续游泳生活于瓶上半部,而袋状草履虫则改为营底栖生活,居于瓶底。两者,尤其是袋状草履虫,改变了自己的习性和生活环境,使得自身能够在环境变化时继续生存下去。

生命本身是有韧性的,这正是生命伟大之处的彰显。每当环境变化,生物原赖以生存的条件减少时,那么剩下的生物所能做的只有两件事:为争夺剩下的资源互相残杀,强者生存;或者转而适应新的环境,改变自己的居住、摄食、生育、甚至呼吸的习惯,从新的环境中获取自己生存所需的一切。前一种,为与自己近亲竞争,久而久之,便变得牙更尖、爪更利、角更大……;后一种,则为了生存于新环境而长出肺、生出脚、展开了翅……此谓之——进化。

实验室里,草履虫如此;泥盆纪后期,上岸的鱼儿如此;“大海啸”发生时,在蓝衣人带领下的森林人亦如此。只不过,这时进化的主体已不是基因,而是除基因外生物社会中另一种重要的进化因子——迷米,即通常所说“文化”的单位。关于这方面的详细讨论,可以看苏珊·布莱克梅尔的《迷米机器》,作者是我在“之一”里提到过的理查德·道金斯的学生。

可以想象,森林人初进腐海时,一定是无比痛苦与不适的,就像鱼儿初次上陆一样。腐海里充满了瘴气,吸入一口就没命,所以要整天戴着面罩;不能用火,吃不到平常吃惯的美味;四周都是巨大而危险的昆虫,一不小心触怒了它们便会受到围攻……在如此众多危险包围中,要生存下来都是很难的,即使有蓝衣人的带领,也一定吃了不少苦头,有很大牺牲。但最后,他们终于适应了森林的环境,熟悉了昆虫的习性而生存了下来,并且感受到了生之喜悦和心的平静,以及前所未有的幸福。

那么,所谓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实验室里的袋状草履虫幸福吗?上陆的鱼儿幸福吗?多少人毕其一生去追寻幸福,终未能找到;又有多少人为了找寻“真正的幸福”而将自己苦苦追求得来的东西,又摔个粉碎?幸福是什么?老婆?房子?车?是冬天的暖炉,还是怀里的小猫?被爱人抱着,是幸福,吃到妈妈煮的久违的红菜汤,也是幸福。有人说在海边悠闲的晒太阳就是幸福,那富人和乞丐都可以做的事,为什么还要追求其他东西呢?

其实,幸福也只是一种感觉罢了,每个人的幸福也是各不相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幸福也可以完全不同。所以,若要对幸福下一个统一的定义是办不到的,就像“美”这个概念一样。当你觉得自己的心和欲望终于得到平静和满足了,那便是幸福。换句话说,当你的心对自己说“我幸福”,那你便幸福了。

在世间生存的每个人,或者说每种生物,都是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的。那么,生物也都是对这个环境有一个“期望值”的,或称为“要求”。这种“要求”,最早是对温度、盐度、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应激性,而原因,则是DNA复制及各种酶起作用的最适条件。比如草履虫,就有最原始的避盐性、趋光性,各种生物都有其生存的温度(冻死其实就是酶活性减弱,代谢停止)。到了高等动物,因为细胞间的组织结构极其复杂,又有了思想,结成了社会,所以要求变的复杂了。但无论人的哪种需求,归根结底都可以认为是几种基本生存本能的衍生。这方面的著作,比如弗洛依德的理论,还是很多的。那么,当环境与生物体的“要求”一致时,对于低等生物,就是适应;而对于高等生物,比如人,就是“幸福”了。

但,对于人来说,整个社会也是环境,甚至比自然的环境更重要。而社会和文化的复杂性,则使得人要求的标准更高、更复杂了。所以,有时候反倒不如动物比如猫猫狗狗来得幸福。其实挺悲哀的,正是我们的文明,给我们的欲望制造了如此多的缺口,而填平他们,似乎永远也不可能。幸福是什么?对我们来说,可以是汽车、洋房、娇妻、孝子或者一份体面的工作、受人敬仰、占有稀缺的资源,做别人所不能,或者,以上全部。而对于其它生物,比如猫狗,就简单得多了:每天三顿的美餐,一个照料它的主人,对门的异性。很多时候,我们感慨小孩子的纯真,然后又质疑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其实也大可不必。当你放下了心中繁杂的欲念,将追求的目标返回到欲望被所闻所见之诸多事物搅乱之前的状态,便也可以体味这曾经失去了的纯真和幸福。

一个人要达到幸福,有两种方法:向自己定下的目标努力并使之实现,或者降低自己的目标。这后一种虽听了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却是事实,而且也更实用。因为文明带给我们的欲望太多了,当你历尽千辛万苦实现了一个,另一个又出现了,永远没有尽头。而如果你能够认清自己心中最深的几个渴望,并专心去努力,那你将会发现,其实它们并不是那么难以满足的。须知,小孩子和其它小动物之所以容易快乐幸福,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欲望很简单。罗素曾经说过:“我所需要的,其实只是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安静的环境、可口的食物以及一个温柔善解人意的女子。”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啊!妙极了
也许感兴趣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