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微思作文网 > 初三作文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文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两千多年前,楚国大夫屈原痛苦的沉吟,惊醒了多少人。千百年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地探索着,寻觅着生命的真谛。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篇名垂千古的雄文,它的美不在描摹了横无际涯的景观,不在浩浩汤汤的湖水,而在于范仲淹所发出的人生呐喊,在于他所追求的超然人生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这种超然于物外的旷达境界,何等崇高!何等非凡!

人生在世,会遇到各种各样情况:得与失,苦与乐,沉与浮,升与降,胜与败,忧愁与愉快。然而,谁能不受这些外物的束缚,大胆地跳出来,活得洒脱一些,超然一些呢?有些人斤斤计较,见利忘义,患得患失;有些人睚眦必报,不肯原谅别人;有些人不能以苦为乐,讲条件,计较报酬;有些人只能得不能失,只能胜不能败,只能升不能降;有些人追名逐利,利欲熏心,成为外物的俘虏,成为名利的奴隶。如何摆脱人生,不为各种复杂的矛盾困惑,跳出各种怪圈,这考验着一个人的智慧,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求你必须学会忘却,能够宠辱偕忘。受到宠幸不惊喜,受到刺激不过敏,受到挑战不冲动,受到贬低不恼怒,受到打击不消沉,受到侮辱不羞愧。遇事沉着冷静,三思而后行。失意不失态,得意不忘形。忘掉喜和忧,忘掉疼和痛,忘掉折磨和折腾,忘掉一切纷繁的扰乱。鲁迅在《风筝》中所写的小弟弟,忘掉了当年的粗暴,竟然成了折磨鲁迅的一种疼痛。坦然地忘掉吧!大胆地忘掉吧!忘掉了,你就提高了!忘掉了,你就超脱了!忘掉了,你就升华了!忘掉了,你就成就了自我。我们已经很累很累,我们所背负的东西太多太多。不被物欲所累,不被名利羁绊。淡泊明志,视名利为浮云。人生需要轻装上阵,需要轻轻松松,爽爽快快,需要自自在在。只有这样,才会一些痛苦多一些快乐,少一些束缚多一些自在,少一些压力多一些轻松,少一些无知多一些理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文二

正值春末夏初,凉意未尽暖不足。时光荏苒,我们忘记了线牵风筝那个时刻心无旁骛地笑。因为岁月总是在无情地改变着我们。时过境迁,事随时变。该来的,总逃避不了,该消逝的,执着也惘然。生活,不知所谓,它像一场旅途,而我们就是那为求美景而奔波的旅客,不再乎其目的地,而在乎沿途的风景。也许,美景美如斯,春花秋月;悲凉亦如此,冷月凄风。

有谁能道明:美意如斯,凄凉如此,哪一个能代表最真实的心声?南唐后主,一代鬼才,胜景当前,却淡化不了心中的愁苦,总融情于景。纵使春花秋月有多美好,若不雪花淡化离愁,遗忘从前,也只能置良辰美景虚设。春花秋月美与否,因人而异。陶潜乐山乐水乐田园。纵然仕途坎坷,也可以在田园间重新勾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与淡然。正如刘禹锡所追求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尽享山水之乐。

所以,保持一颗恬静与淡然的心,山山水水也很美。可能我们每个人都对美好的生活环境有所憧憬,面对它,又怎能置之泰然?潭水两岸,花草满地。清泉击石,百鸟共鸣,音若天籁,蝶翩漫天,人之所有,世外桃源。这景色怎一个美字了得?然而,美景如此,人之所初。转身,复何求?胜景当前,心若无旁骛,亦当随景色而动,美便喜乐,伪美方哀愁。所以,保持一颗恬静与淡然之心才能淡视春花秋月。因为美没界限,但有期限。若要在这美景当前与胜景逝去之间保持淡定,那么,便学学范仲淹: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是一份恬静: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这也是一份淡然。即使胜景美如斯,心亦若那从未投入石头的潭水般古井无波。因为我们学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文三

一个人的一生,不仅仅是由快乐与成功构成,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一个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勇于接受现实的人,他不失为一个人生的掌控者,而不能接受的人,会不知不觉被命运所奴役。

生活中总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必不可少雷电轰鸣的时候。我们也不可能总在阳光明媚的日子懊丧不能体味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愁绪,也不可能总在阴雨绵绵的季节伤怀不能畅想毛泽东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气魄。于是我们学会了接受,学会了视事而动。于是我们看到了莱特兄弟的飞机遨翔蓝天,同白云嬉戏;我们也看到了富兰克林的风筝迎雨而上,与雷电共舞。

大自然如此,社会生活也是如此。张海迪如果没有面对残疾的勇气,怎能作出持久的斗争,史铁生若是缺少接受现实的力量,怎会有《我与地坛》的问世;著名物理学家《时间简史》的作者霍金给我们上了震撼人心的一课:22岁的霍金开始面对残疾的折磨,他接受了这个事实,仍不断坚持自己的信念与事业,而今,年近花甲的霍金坐在轮椅子上通过电脑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睿智。

面对病魔,人们接受在事实的同时,更有挑战自我的勇气。在生活中,还有另一种不同于病魔的命运需要面对,人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听到一种坚韧的声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存刚戍卒宜。这首诗是贬官后的林则徐的奋笔之作。无可否认,诗中有着太多的无奈,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不是林则徐报效国家的惟一途径。

他们这样的人,都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这样的人过的从容,不卑不亢,这是一种接受现实的最佳态度。

存在是合理的,直面规律,选择接受。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机遇与挑战
也许感兴趣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