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微思作文网 > 高一作文 > 书到用时方恨少-关于读书的作文

书到用时方恨少-关于读书的作文

书到用时方恨少作文一

书——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它废寝忘食,又有多少人为了它锲而不舍的去研究。它能使人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大事,也能使人随着它,或喜或悲产生共鸣。我愿与它一起畅游,愿它能伴我一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我们为什么而读书?

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让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

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的毛泽东总是挤出时间看书。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的天地,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荒废阅读。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后来的革命事业。

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人增长见识谈吐不凡;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

培根说过: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使人深刻,总之,读书能陶冶个性。高尔基说过: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就愈接近完美。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中没有阳光一样。读书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惊慌失措。这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给予我们的启示,我们一定要铭记!

 

 

书到用时方恨少作文二

书籍提高了我的文学素养,给我带来了快乐,它是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黄庭坚说过的那句话我非常赞同:“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是啊,读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三天不读书,自然洗刷不掉那些人间烟尘。

读书,会使我更加出彩。

小说

当然,小说在群书中最适合消遣,也是我最喜欢的类型。它的情节,时而轻快,时而沉重,时而缓慢,时而急促,尤其是到了情节的高潮处,更使人欲罢不能。读小说时,我能融入情节中,远离生活的喧器,将身心放松。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小说就是闲书,没有什么营养,甚至都不屑去读。这肯定是大错特错的,多读小说,若是从学习方面来讲,能多吸收些书中精妙的语言、作者写作的手法,这自然是非常有益的,有助于锤炼自己的写作语言。

小说,使我的语言更出彩。

传记

传记与小说比起来稍稍有些学术化,不过多了解些历史,了解一些人的生平故事又何尝不是件有趣的事呢?不过,我比较讨厌传记的一点就是,有些作者总是喜欢将自己对人物偏爱或偏见的色彩加入传记,这使我感觉传记的阅读体验并不是特别好。不过,我还是喜欢读些历史,这能补全我对浪浸大唐的想象,也能慰藉我对盛世大宋的向往。而人物传记也是极好的,它既能串通历史,又能揭开千百年前人物的神秘面纱,而更功利些来说,它也能为议论文提供素材,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到想要举例时,却找不到合适的人物往上套。

传记,使我的知识更出彩。

诗词

诗词的美妙在于它的朗朗上口,也在于作者能在这短短几句之中蕴含丰富而又真实的情感。并且,许多好的诗词都是浅显易懂的,比如故事中说白居易每写完一篇作品,都会读给邻家的老太太听,看这位老妇是否能听得懂,如果听不懂,他就重新修改,达到能让“妇露皆懂”的效果。诗词的韵味能让我们的心灵平静,每当你仔细品味一首诗的时候,那感觉就像你在细嗅清晨沾着露水的一朵花,花香似有若无,可当你感受到它时,它是那么地沁人心脾。

诗词,让我的审美更出彩。

书籍是我们心灵的归宿,书籍是我们知识的来源,语文高考状元孙婧妍曾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两个途径就是写作和阅读,而只有读多了,写作时才不至于才思枯竭。也如苏轼说他的写作时那样:“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皆可出。”只有多阅读,才能够达到这种才思敏捷、文思泉涌的效果。我非常喜欢阅读,阅读那些有营养的书籍,可以让我有更丰厚的积累、更丰富的知识。读书,确实让我更自信更出彩。

 

 

书到用时方恨少作文三

20多年前的那场浩劫中曾提出“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言论,不知道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最近,提出了知识经济,让人感受到知识的曙光。人们竞寒似地在各种地方进修,以期最大程度地丰富自己,我小的时候听说谁是博士,那简直崇拜我行我素得不得了,如今,身边有很多博士,那同样是一群努力拼搏的人,是榜样也是同志,这无疑是时代的进步。越是在某个领域研究精深的人,越是觉得自己浅薄。特别是在操作的时候,“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是非常明显的。

可是生活中有很多怪事。古人们尚且知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可是,如今的一些年轻简直就没有读书的意思。一个17岁昵称蓝色眼睛的安徽女孩在网上对我说,我们这代没有希望了。就让我震惊了好长好长时间。她不解释,只做结论。再见的同时她敲出了两个字“游戏”,然后是三个大大的叹号,权作最后的思想说明。这里的“游戏”应该是极具魁力的双关语,跨越两个时代热热闹闹地改变着人们的娱乐生活空间,都要主流起来。可是,这并不能构成“读书无用论",任何人荒废光阴,都是不能被原谅的。

一些象牙塔内的年轻人常为“游戏”乐不思蜀,尽管他们就读在计算机应用一类的专业,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全在乎游戏之间也。自打接触电脑以来,他们关注最多的是那些解秘电子游戏的小册子,然后在屏幕上对号入座,屡遭挂科之苦,任凭父母苦口婆心,不过科照挂,游戏照玩。这就是某些20多岁人的生活。他们从来不去思考“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因为他们根本不用,他们与自己背得最流利的“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背道而驰。这是一件很令人感到痛心的事情。

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系列公益短片-——《知识改变命运》。无论是题材本身还是制作深度都很有震撼力。特别是那对姐妹,因为家里穷。只有一个能念书,于是,母亲让他俩抽草棍儿,抽着长的那个念书,结果是姐姐最后抽了个短的,辍学了。如今,妹妹已经考上一所大学,而姐姐要整天跟土地打交道,镜头上的反差是非常强烈的,知识对一个人命运的改变如此明显,也如此残酷。

如今的学生不好找工作,这一方面是社会的原因,一方面是其本身的问题。整天在学校不知疲倦地玩游戏。这些人价值到底有多大呢?当然,他们没有忘记自己是大学生,可是,他们只是把这当作自己的资本,其实,一个人有多大能量是一件极易察觉的事情,一天不学自己知道;两天不学对手知道;三天不学谁都知道。四年不学呢?

生活中时刻都能够体现出知识的魅力,“大老粗”们也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浅薄,这是一件好事。因为社会已经为每个人提供了“书到用时”,至于说少还是多嘛,那就完全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也许感兴趣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