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微思作文网 > 初三作文 > 何为大丈夫-有关大丈夫的作文

何为大丈夫-有关大丈夫的作文

何为大丈夫作文一

大丈夫,古往今来都为人们所称颂。这是对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一种高度赞扬。然而何为大丈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不能称为大丈夫;临阵脱逃,屈辱求生的人也不能成为大丈夫。大丈夫,就要屈伸有度。

大丈夫,威武不屈。面对敌人的威严恫吓,他不动声色;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矢志不屈;面对那无边的孤独,他也有着一股“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傲气。十九年的孤独却始终无法使他低头。清角吹寨,吹白了他的双鬓,却未使他意志消沉。十九年北海牧羊的艰辛与孤独赋予苏轼一个威武不屈的大丈夫形象。苏轼历来都是人们赞颂的典范,正是由于他这种威武不屈的意志。没错,大丈夫就应威武不屈。在面对危难时,大丈夫要拿出不屈的气魄;在受到威胁,大丈夫亦要坚守不屈的意志。狄更斯曾说,意志坚强的人能攀上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正如威武不屈大丈夫,能跨越任何的荆棘。大丈夫,不吃眼前亏。

也许你不会淡忘那失落的背影,也许你也不会忘记那失落的眼神。在零八的奥运赛场上,刘翔的离场留给所有人无尽的遗憾。或许有人会指责他为懦夫,有人会因此而瞧不起他。但我想说,刘翔是大丈夫,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大丈夫,亦不能吃这眼前亏!还有人记得叶乔波的悲剧吗?当年她带伤参加比赛赢得无限光荣,可有人知道她以后的日子竟在轮椅上度过!所以,刘翔不能吃眼前亏。不能权衡利弊,一味“勇往直前”的人是猛士,但不是大丈夫。大丈夫就应该懂得“该出手时,才出手”。

大丈夫,能屈能伸。

不会因事制宜的人是鲁莽的,因为他们只会埋头向前冲;甘于平庸的人是懦弱的,因为他们只会缩头往后退。而大丈夫是理智的,能屈能伸。还记得商界奇才史玉柱吗?在当年脑黄金一败涂地时,他能屈。在失败寻求教训,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一位哲人说过,总结自己的失败比获得一次成功更为可贵。史玉柱正是有了这样可贵的品质,于是才在多年后打造出了脑白金这一著名品牌。在迈向成功的时刻,他能伸。大丈夫就应这样,能屈能伸。

大丈夫,不是猛士,只要向前冲就行;更不是懦夫,只会退缩。何为大丈夫?大丈夫就应有苏轼的不屈,刘翔的理智和史玉柱的屈伸有度。

 

 

 

何为大丈夫作文二

难道按材料说,我们就要低头面世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抗日战争时期的赵一曼,虽然被日军抓住。

我望向天边,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浮上心头。多么慷慨激昂的诗句!的确,只有他们的抛头颅于不顾,将大义洒于这片大地时,才会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孟子的话依然浮在耳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还在耳畔环绕,“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又在脑海中浮现。虽然最后兵败被俘,并以死报国,却留下了千古美名。敌人用尽一切办法折磨她,她却丝毫不退缩,就是不说共产党的机密。

俗话说:“大丈夫能伸能屈。虽然最后被日军杀害,却死得伟大。

这句话流传了千百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教导我们,要生得光荣,死得伟大。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他却没有低头,没有退缩。

人真的只有低头才能存在于世吗?我不这么认为。我站了起来,望向窗外。窗外的风轻轻吹动着叶子,也溜进了屋内,有些凉凉的。

布鲁诺,因为支持日心说,而被教皇处死。阳光洒在绿叶上,闪闪发亮。只会屈,却不会伸,这能算大丈夫吗?”

南宋末年的文天祥,在南宋即将倒下时,依然苦撑着一片天,不退缩。

窗外的风平了。我坐在书桌前,盯着这些文字,陷入了沉思。

 

 

 

何为大丈夫作文三

古来高洁之士可杀不可褥,鄙陋之辈保己而弃名节。面对看人生所遭受的巨大耻辱,司马迁却选择了“隐忍而苟活,幽于粪土之中。”此举却并非保己而弃义,死亡面前,司马迁选择了继承祖业而忍辱含诟。我无法想象司马迁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作出这个抉择的,也许他曾酩酊大醉于街头,抑或独自徘徊于月下,如此决定,实乃非常之人所能痛下。

春去秋来,太史公铭记父训,背负屈辱。寒月之下,我依稀看见太史公惆怅的身影,日渐佝偻的脊背之上是沉重的责任。为了继承父业,完成《史记》,太史公义无返顾地选择了隐忍苟活,他发誓要立身扬名,振兴祖业。虽然他失去了人格与尊严,但他换得了重生。作为男人的司马迁死掉了,作为士大夫的司马迁却从此屹立于历史长河之上。因为重生,他重新赢得了尊重,成就了人格,后世之人才有幸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历史人物活跃于书卷之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无疑是屹立于东方的一棵不倒松,永远顽强地面对狂风暴雨。

在怯懦与承担之间司马迁勇敢地选择了后者,责任给予他的力量使他不卑不亢。仕途可以不完整,但人生必须完整;肉体可以不完整,但灵魂必须完整。他坚守着这份信念,一步一步实现更伟大的生命。

也许司马迁再也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但他忍辱负重之举足以令他成为真正的英雄,而有些“刑余之人”并非男人也难为英雄,如秦之,汉之十常侍,以这明之魏忠贤,更有慈禧宠监安德海、李莲英以反崔玉贵,屡屡破坏祖制,不仅秽乱宫廷,抑且破坏国家体制,以致史书里对他们都书以负面之辞,千百年来都为掌控舆论的文士们所鄙视而遗臭万年。

直到中国几千年来的专制政体即将宣告结束之际才出现一位轰动一时,而且传入史册,被誉为“烈宦”的小太监寇连材,他出身农家,为了生计而投身做了太监。只读过几天书的他生而颖悟,奋力向上,仅仅进宫两三年便为了忧时忧国,写出洋洋洒洒数千言的“谏章”,纵谈国家大事,虽然错字连篇,却言之成理。最令人诧异佩服的是他竟敢向历代帝王所遵从的“传嗣制度”发出挑战,提出“传贤不传子”的极其先进的民王理念,这是当时连康有为梁启超都不敢正面提出的思想。

列强入侵,国难当头,寇连材冒死上谏无非是想为这片养育他的土地尽一份绵力,为国人负一份责任。谏章之中字字紧扣国计民生要务,又提出相应对策,实在令后世佩服敬仰。梁启超先生曾作《烈宦寇连材传》叙其壮举,文末有云“我虽不识一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及其爱国明大义,乃独让一不识字之黄门,鸣呼!

可无愧死乎!”

此爱国之士实乃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他同司马迁一样,有宽厚结实的肩膀扛起责任,有伟大高尚的人格践行责任。一者为振兴祖业而隐忍于世,一者为救人济世而冒死上谏,岂能不流芳万世?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也许感兴趣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