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微思作文网 > 高中作文 > 《无问西东》观后感-与电影有关的作文

《无问西东》观后感-与电影有关的作文

《无问西东》观后感一

《无问西东》年代感很强,四代人的芳华,四代人的青春,四代人的热血都展现在138分钟的电影里。贫苦时期年轻学者的迷茫,战争时期老牌知识分子的风骨,建国初期青年支边的热血,和平时期物欲横流中保持善良的初心。四条叙事线连贯在一起,让整部影片充满热血、温情的同时又不矫情。

一、青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青年吴岭澜,他远离人群,独自思考人生的意义何在,文科拔得头筹,理综却没有任何名次,当梅校长找他谈话时,并没有任何说教和长篇大论。只见他站起身来从煤球炉上拿起热水壶慢慢的倒一杯热茶,问他:“求学的目的是什么?”吴岭澜说,他觉得不管学什么,只要他在学习,把自己交给书本,心里就是踏实的。梅校长又问他:“什么是真实?”吴不语。梅校长说:“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这句话让我醒灌顶,直击心扉,曾几何时,我也有这种迷茫,把自己交给工作,就觉得拼命的去做就是好的,就是踏实的,可这种麻木的踏实,却让我丧失了我自己和人生的方向。

幸运的吴岭澜遇到了梅校长和泰戈尔,他在泰戈尔访华时听到他讲“人对自己真实是最重要的以及看到他身边站着的那些当时最风云的人物自信和从容的状态里找到了自我。我也从这种从容和自信中思考起自己的人生。

二、奉献沈光耀出生名门望族,原本可以衣食无忧,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跟随迁至昆明的西南联大求学,看到被日军轰炸的惨烈景象以后违抗母命毅然决然的去做空军,最后驾着飞机跟日军战舰同归于尽。这种壮烈和赴死的从容让我不禁潜然。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在警报拉响以后,学生带着课本钻进山洞,戴上伪装听老师授课的情节,我不止一次的在书中和姨姥爷的口中听到过这种场景,脑海了描绘过无数次这种画面,昨天晚上终于从电影中看到这种摆在眼前的真实画面。那种求索、真实、真心的的态度和那种不怕苦难的精神、风骨和格局展现的淋滴尽致。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那些从自己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谓、同情的人”美国教官的这句台词让我在感触颇深,这句话从一个美国教官口中说出,更显得那么真诚!

三、善良王敏佳,陈鹏这一段真的是太苦,太苦了,所有人都露出之前隐忍在最内心的兽性,去谩骂去诋毁去杀伐。在那个特殊年代特殊时期,人是不可以犯错的,人一旦犯错就会被打的永世不得翻身。王敏佳就是这么一个鲜活的例子。她虚荣、好胜、年轻、不谙世事,但同时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李想是有为青年写血书要去支边,但是为了自保最后放弃了王敏佳,王敏佳虽然伤心也没有供出李想是同谋。两个场地,一边是红旗招展大家在歌领,一边是大字报所有人都在批判。

整个这个时期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改变,老师在改变;师母在改变;李想在改变.……唯有陈鹏一直保持善良之心,不被当时社会所改变。这种善良在那个年代被当成“傻”,这种“傻在那个年代难能可贵!

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也无法阻止很多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是“善良”什么时候都不可以被抛弃。

四、初心到现代社会看到张震饰演的张果果时,看到了身边很多熟悉的人的影子。孤傲、自信、笃定、不知疲倦、无畏劳苦、但又困惑、迟疑估计是现在所有职场人的代名词吧。

电影中的两个细节处理的特别到位,一是张果果的母亲在厨房生气:现在的人真坏,这家店我去了三、四年了买了最贵的肉要包饺子,结果给我掺肥的,现在的人真是坏透了!张果果一边哄着母亲出厨房,一边把碗和肉都扔进了垃圾桶里。二是他站在资助的四胞胎的身边给窗户用手作画,阳光洒下,孩子们在强深里睡觉的睡觉,张嘴的张嘴,伸手的伸手。心态在变,所看到的事物本质也就不一样。

当张果果扫墓回来,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内心,那句“我跟别人不一样”虽然轻柔缓和但却那么掷地有声。我们这个年代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对自我保持初心,对事情保持敬畏的人。

从小我对西南联大有种莫名的向往和情愫。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在战火纷飞和国破家亡之时,西南联大只毕业了将近4000学生,却走出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70多位院士和100多名人文大师。

整个影片中透露着”纯粹”两个字,战争年代,头顶战机教授认真授课,学生认真上课,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件最正常不过的事。为国捐躯,为国秃顶,为陌生人伸出手,每一个人觉得这只是做了自己最想做的,不求回报,这种付出的真心虽然没有壮烈的喊却让人潜然泪目。

最后以这句台词结尾: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二

《无问西东》是我最近几年来看的最有高度的一部电影。刚从电影院里出来,就有一种立马想再看第二遍的想法,里面的每一段内容都是那么的丝丝入扣,直击心尖。电影结束的时候大家都不愿走,没有想到最后序幕的时候那么精彩,有那么多世界级的人物,真的很感动,很震撼。后来在手机上又认真的看了一遍。

电影一共演绎了4个不同的年代,分别演绎了几个不同人的故事,其中的故事背景却是有关联的。那是一种爱的传递,是一种道的能量。电影是从当代张震扮演的张果果的故事为代表开始的,然后一下子一下子的跨到了上世纪20年代。

第一个故事是1923年,讲的是陈楚生所扮演的吴岭澜,是清华大学的理科生,印象比较深的是梅校长对他讲的话让,说: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吴岭澜问:“什么是真实?”校长说:“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吴岭澜不解,直到泰戈尔访华演讲,看到台上的老师笃定而又自信,听到泰戈尔关于真诚的演讲,才释然明白,转去学文。

总结:遇到一个好老师很重要,人的一生需要有贵人指点,需要自己不断的去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进而遵从自己的内心。

第二个故事是1938年,讲的是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是吴岭澜的学生,家境显赫,文武双全,人长的也帅。当时正逢抗战期间,国难当头,教官的一席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自己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使沈光耀内心想要参加空军,可是受到了他母亲的阻拦,通过与母亲的对话,足以见得沈光耀的家教和良好的家风,绝非一般家世。他母亲说:“我们想你能够享受人生的乐趣,比如同你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在那个年代母亲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并非一般的胸怀。就在沈光耀已经放弃这个从军想法的时候,战争发生了,日机对我国连续的轰炸,他看到被轰炸过后的一片狼藉,尤其是看到平日里和他一起玩耍抓蛇的孩子被炸后,孩子的母亲那种痛苦、绝望又无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孩子死在自己怀里时,让他又重新投军,选择了他认为的真心,舍小家,为国家。中间还有一幕特别感人,就是沈光耀哪怕是被长官体罚,也要开着飞机去给那些没有食物的孩子送食物的场面,而且不止一次。最后当他在战争中英勇又壮烈的牺牲后,才发现,原来沈光耀家族其实是“四代六将”,怪不得有如此好的家风。

总结:沈光耀是家世显赫,但是却没有贵公子的毛病,从小就处处比常人优越,但并没有骄傲,而是依然比常人更努力。

他自信,从容,善良,待人真心,一身正气,遇事沉着勇敢,一表人才,几乎接近完美,更接近于道。最后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光荣牺牲,从他身上看到了阳光,看到了满满的正能量。

第三个故事是1962年,由黄晓明扮演的陈鹏,由于沈光耀得救,才没有被饿死,后来上了清华大学,一直喜欢章子怡扮演的王敏佳,却一直没有表达心意。他们还有一个好朋友叫李想。当他们三人看到曾经很尊敬的班主任许老师,经常被他妻子李淑芬大骂羞辱时,王敏佳和李想就想教训一下李淑芬,于是联合写了一封信。结果被李淑芬发现后告发,李想为了争取去边疆的名额,不敢承认,就由王敏佳一人承担。当发现她和毛主席的合照是假的后,又引发了一系列的欲加之罪,而最讽刺的是批斗王敏佳时,对面就是李想,他此时正在进行支边计划的动员演讲,风光无限。当李想在大会上说出划清界限四个字的时候,王敏佳失望透顶。后来又在李淑芬的挑拨下,王敏佳引起了众怒,空口难辨,被大家一哄而上的殴打至昏死,大家都以为王敏佳已经被打死,大雨来临之前,众人全部散去,留下王敏佳一人自生自灭。当陈鹏知道王敏佳被批斗后就拼命往回赶,当他赶到时,看到满头是血的王敏佳失去了生命体征,以为已经死了,伤心至极,就准备挖坑把她埋了,后来在大雨中王敏佳醒了过来,二人抱头在雨中痛哭。陈鹏将王敏佳带到了自己成长的家乡安顿,并进行了告白,但是很快又去科研了,再回来时已是多年以后,但是村庄早已面目全非,全是批斗过的痕迹,家没有了,王敏佳也不在了,他为祖国的核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到头来却是如此下场。

总结:一个时代的悲剧,这是一个让人深感唏嘘的故事。首先许老师不爱他妻子,却在用刀以死相逼的情况下,勉强娶了李淑芬。婚后许老师对李淑芬无比冷淡,甚至内心是憎恨,活的很不开心。李淑芬自认为是爱许老师,实际上那是一种自私的绑架,感觉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却换不来许老师一刻的直视,内心不甘心,就互相折磨互相伤害。由于内心过于苦逼又极度敏感,心里早已经丧失了温度,最后把矛头指向了许老师的学生王敏佳,为了解恨,最终挑拨发起了批斗,导致王敏佳被打到昏死,李淑芬自知罪孽深重,活着已了无生趣,便投井自尽。人如果没有一点哲学水平,将是多么的可怕和无知。当陈鹏看到李想拉着王敏佳的手时,能够格局大一点,哪怕抱着送祝福的心态走进一步,也就水落石出了。

如果早些把内心的话表白,勇敢一点追求幸福,人生一定会活出另一番景象。许老师太懦弱,空有一身知识,但是都是些死知识,不懂人性,不会与人沟通,只会以冷暴力,以暴制暴,最后悲剧了。

第四个故事讲述的是当代,电影是从这个故事开始的,由张震扮演的张果果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有良知的人。宁可成为公司领导之间竞争的牺牲品,成替罪羊,也不愿意用出卖来换取一己私利。后来又资助了四胞胎,当四胞胎的家属频繁找自己时,他中间也自我怀疑过,逃避过。后来随父母去扫墓,原来父母是第三个故事中李想用自己的生命所救下的,李想曾经有愧与王敏佳,陈鹏对李想说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李想在死前只说了这么一句。可见李想把陈鹏的话听进心里去了,用生命救了两个人。后来是父亲的话让张果果警醒。

主动联系了四胞胎妈妈,原来人家只是想将四只胎毛笔送给他。后来他看着四胞胎时出现的那句话印象很深: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总结:新生,代表着生机,同时也代表着轮回。芸芸众生,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命运,然而什么是命运?命,也许是天注定,因为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无法选择兄弟姐妹,但一个人的运是来自后天自己的修炼,合起来才是命运。

所以,修炼的过程才是人生的真谛。

 

 

《无问西东》读后感三

看电影《无问西东》过程中我流了两次感动的泪水,开始时看得有点迷糊,后面才理解情节是连串的,每个故事中的人物是有些微妙的关联的,看完后我感触有三,感触之一:老师和师母的关系。

虽然电影的故事情节里关于两人是否真爱过说的不是很明朗,大多数人可以看得出淑芬是爱王老师的,但是很少人能看出她那种爱是自私的是具有强烈占有欲望的爱,王老师当初应该有爱过淑芬的,但是淑芬送了他读大学后,估计自己的文化层次的提高和价值观的改变等等,开始认清自己和淑芬只不过是一种感情(类似于亲情,恩情),而不是爱情。爱情和感情是两回事,王老师对淑芬由最初朦胧不确定的爱情转变成感情(恩情),而淑真一直把自己多年的感情付出视为爱情,其实淑芬已经不爱王老师了,只是她不舍得放弃多年自己幸苦培养和付出的感情,淑芬威逼王老师成婚的,王老师站在恩情的一面,和社会所谓的道德面从婚了,可是婚后他又站在自己只忠于自己的爱情的人生观去对待淑芬,和淑芬的关系分得清清楚楚的。我觉得他的那种不清不楚的观念害了自己也害了淑芬。如果淑芬用剪刀逼婚时王老师可以拿出情愿付出生命代价也不违心答应,我感觉淑芬不会真的杀了王老师的,或许淑芬看到王老师的绝情而放弃不再爱王老师了。我个人的观点是王老师不够勇敢导致了两人的悲剧。后面的淑芬的种种威逼和暴力都是因为她的固定思维,以为逼婚都能成功着手,后面也用各种威逼方式想让王老师能满足她所想要的爱,谁知后面的种种威逼,王老师都不吃她的那一套。这也是和这剧情里所说的那句话是一样的,人应该听从内心的指引,做出了最好的选择。

当王老师说:”人就不能变吗?人为什么不可以变?为什么其他事情都可以变,而这件事情就不可以变“我想这样回答他:人当然可以变,可人更需要的改变后勇敢地承担改变带来的后果,更需要勇敢和无畏地迎接改变后的风和雨,如果有一样东西,它值得你受到道德谴责甚至牺牲生命代价也要去改变,那你就应该勇敢地去改变,虽然改变会很苦很累,甚至会有生命的风险,但是一旦你改变了后,你就会重生了,你救赎的那一天也就是你光明到来也就是你幸福的那一日。”

王老师的态度看似很高傲很无辜,他就像现代社会已婚的人搞外遇后,又不愿意和妻子离婚又不愿意离开小三一样。对妻子只有一张纸的关系,对小三又不能尽丈夫之责任,让两个女人都痛苦,这才是真正的不道德,这才是男人真正的无能和不真实的生活。如果不爱了,就勇敢地走出去,即使付出所有的代价也要去勇敢地改变,勇敢地承担改变的后果。要不就不要随便改变初心。一个敢于承担改变的后果或者错误的后果的男人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感触之二:成长是一种痛苦体验后的喜悦和释然。成长是要在生活中各种情绪体验中获人的一生都在成长,说人成熟只不过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成熟的人。但是成长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过程,无任生命短暂与否,我们都要在成长中度过一生,只是成长的阶段和体验时间每个人都各不相同。

经历过饥饿体验,才会知道粮食的珍贵。

经历过战争体验,才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经历过背叛体验,才会知道忠诚的重要。

经历过内疫体验,才会知道要做真实的自己。

陈鹏从小经历过抛弃,孤独,饥饿,战争等等,也享受过沈光耀的同情和真心以及村民们的关爱。可以说他的童年经历许多童年人不曾经历的体验,所以他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懂得爱,珍惜以及生命的意义。

李想是一个像《前任》里的孟云一样的人物,对林佳有愧疚感的体检后,把所有的爱和真心都给了后面的人。李想的行为是现在社会普遍人的行为,他对王敏佳的愧疚感后,后来慢慢地转变对后面的人好,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救了果果的父母,观众也给予深深的理解可叹而不可恨的评价。

感触之三:战争年代越落后越贫穷的地方,知识分子显得更尊贵,陈鹏回老家,老家的人基本上都认识陈鹏,不仅是因为他从小是那里长大的,是因为他是他们那个落后的地方唯一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那个知识文化和物质都极度缺乏的地方,知识是真的是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

最后想讲一下:名校就是名校,特别是像清华,北大这种具有历史性质的名校就是不一样,现代社会资源分配如此不均衡的状态,不管是公共设施还是医疗设备以及教学水平,最好的都几乎在一线城市里,大家都往一线城市拥挤,想尽办法去占有和分享一下这些最好的公共资源,所以想对现在在学业路上奋斗的青少年说,“努力吧!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没有为梦想的名校拼搏过怎么知道自己入不了名校呢?”。

作为普通平凡高校毕业的自己,我仰慕上名校的他们,同时我也爱惜自己的平凡里的珍贵。

电影我最喜欢的两句话再写一遍出来提醒自己和他人。

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也许感兴趣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