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微思作文网 > 初一作文 > 语文教师的中国梦

语文教师的中国梦

摘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定义“中国梦”是: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语文教师的中国梦与复兴中华的中国梦息息相关,它包括:1、写对写好中国字;2、说好中国话;3、喜爱语文课;4、传承汉语文化。

关键词:写好中国字说好中国话喜爱语文课传承汉语文化

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王旭明社长说:“我作为一个语文工作者的中国梦是:那一天毎个大陆孩子都爱学语文,毎个语文老师都爱教语文。真语文回到她的故乡,各种假语文没有市场也不再忽悠人。国民语文应用能力普遍提高,敢说话、会说话、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成为一个时代之风尚。传承汉语文化,播撒汉字之魅,我骄傲,我是语文人!”语文教师的近期中国梦是:1、写对写好中国字;2、说好中国话;3、喜爱语文课;4、传承汉语文化。

语文教师的中国梦:写对写好中国字。那时,大家拿起笔能写字,拿起键盘能打字,不会像如今“键盘上敲字如飞,取代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而今除了签名,人们几乎很少用到手写了。当不得不提笔时,才发现汉字的具体构成竟如此模糊,写出来的字也丑得难以见人。中国民间有“敬惜字纸”的传统,但是今天,电脑正销蚀着汉字书写的传统。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基石,语文教师如果不让学生写对写好汉字,将危害汉语的纯洁性,冲击中国文化的基础,更谈不上实现语文教学的中国梦。

那时,学生把写对汉字当做自己的历史责任,都能记清汉字字形,不能少一横多一点,如果把“韧”的“刀”上加一点,就成为错字。都能弄清汉字笔顺,比如“火”的正确笔顺是“丶丶丿乀”。

那时,学生把写好汉字当做高雅的艺术追求。像王羲之的老师、晋代卫夫人那样欣赏汉字的基本笔画,她在《笔阵图》中说:“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那时,你的写字会超越《卫氏和南帖》,获得比“如插花少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更高的《书评》!

那时,赏玩汉字基本结构已成时尚,把玩汉字的16种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如同堆积木一样有趣,如果把两个独体字“人”组合一起,就成为了左右结构“从”,三个“人”组合一起,就成为了品字结构“众”。“结构”也称“结字”“结体”“间架”,通常是指按照文字的构成原则和美学规律对汉字进行笔画间的合理安排,结构的基本要求是协调、均衡和有变化。写对写好汉字,就是让汉字在孩子的笔尖上跳舞。“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郭沫若语)

那时,大家都雄心勃勃,为播撒汉字之魅而尽心尽力。像四川的程世平,他出身农家,仅上了2年学,从小梦想成为书法家,14岁开始,他在石头上练习书法。后来,遭工头嘲笑,程世平切断无名指,发誓一定要成为书法家,“给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家伙瞧瞧”。30年后他终成书法家,举办了自己的个人书法展。

语文教师的中国梦:人人说好中国话。那时,父母不急于让孩子成为“洋人”,学校不急于让学生说外语,让母语陪伴孩子健康成长。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按照科学规律办学,首先让孩子说好母语,语文报社社长王旭明一再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说好中国话,应从娃娃抓起。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最近报道,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新生儿可以区分母语和外语。他们在华盛顿和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对40名婴儿聆听母语和外语的元音情况进行的研究发现,与听到母语相比,婴儿听到不熟悉音的时候吮吸奶嘴的时间更长,这显示他们能够区别两者,也就是说胎儿已经能够学到发音。

那时,大家都会普通话。说好普通话,走遍世界都不怕。现实生活中,不会普通话,要遭受沟通的尴尬,贺铿先生讲了一个《方言惹的祸》:贵阳人来到北京旅游,都讲方言。在乘地铁时商量说:“先杀到天安门,再杀到中南海。”被人怀疑,叫到派出所询问了好半天。两人闷闷不乐,来到天安门。甲对乙说:“你怎么还不开枪?”又被怀疑叫到了派出所。原来方言说"耍"(杀)就是玩,"开腔"(开枪)就是说话。

那时,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说普通话,教师带头说普通话。课余时间,师生说普通话的绕口令练习其乐融融:“蓝教练是女教练,吕教练是男教练。蓝教练不是男教练,吕教练不是女教练。蓝南是男篮主力,吕楠是女篮主力。吕教练在男篮训练蓝南,蓝教练在女篮训练吕楠。”

语文教师的中国梦:教师和学生都像老鼠爱大米一样喜爱语文课。教师以真语文为荣,以假语文为耻。“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热爱,使书籍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自身对书籍的热爱程度。”(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把语文教学当做打造经典课堂的平台,经典课堂的魅力,从心理学角度说,便是一种悦人心目、牵人情思的吸引力;扣人心弦、激人奋发的感染力;让人悦纳、令人向往的人际吸引力;也是一种催人奋进、诱人入迷的学习内驱力!学生把语文课堂当做精神成长的摇篮。他们在童话中认识世界,在寓言中生成智慧,在诗歌中丰富情感,在小说中品味生活,在戏剧中领略人生,在语文实践中体验汉语言的奇美。

那时,没有要命的语文课。现实中,语文课本是最享受的课却成了要命的课,究其原因,是我们语文教学指导思想出了问题。我们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殊不知这是所有学科、是教育的特性,哪一学科不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当下人又有一大本事:上边歪一分,底下歪十里。于是语文课成了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音乐课。(王旭明:要命的语文课)

那时,作业不再难。老师不再用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武器,不会再出现作家本人都答不上来的阅读题,更不会出现学生的生命香消玉殒在作业上。学生做作业,好像在西湖上荡舟一样悠闲自由!

那时,作业不再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再是一句口号,像沈阳铁路五小那样给力减负年,沈阳铁路五小决定:拿一个班试验不留作业。期末,在沈阳40余所小学统一考试中,该班成绩第一。第二年,该做法普及全校并坚持至今。当别的孩子闷头做作业时,这里的学生在弹古筝,读童话,看新闻,玩轮滑,制作机器人…(人民日报)28年不留作业,这样的学校谁不想去?

那时,作业评价更加宽松和谐。假如给“小鸟在树上叫”造拟人句,你造的是“小鸟在树上唱歌”,造对了,我可以给你满分100;你造的是:“小鸟在树上叫唤:‘我是人,我是人!’”有创意,我可以再给你添加100分,分数用来奖励优秀而有创意的学生。

那时,语言表达更加轻松自如。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书面作文,都以真情为荣,以假话为耻;以实感为荣,以空话为耻;以具体为荣,以大话为耻;以生动为荣,以套话为耻。“练习写作也可以用集会讨论的办法”,叶圣陶先生建议,“某一个材料值不值得写,该怎样写,就可以讨论。”采取“团队学习”与“学习共同体”的方法。指导孩子读书写作,尽可能让他们有好的伙伴,享受共同阅读、写作的乐趣。

那时,语文课充满文学气息。让孩子热爱文学、热爱阅读、在精神的世界遨游不是一句空话。叶圣陶先生说:“人譬诸花草,文艺就是雨露。”经过文学熏陶的孩子,气质更高雅,人格更丰满,文化底蕴更厚实。

语文教师的中国梦:给力传承汉语文化。当前,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中,上海一名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题目时,称“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大大的叉。该名学生表示,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才这样写答案,并坚信没有答错。网友认为,“言之有理”就算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更不能算错年4月19日《新民晚报》)作家冯骥才说:“我们自诩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那是古代。我们今天的文化,正在走向粗鄙化!一个民族不管有多好的文化,关键是你现在手里还剩下多少,你对自己的文化知多少,还有你心怀多少文化的自尊?否则,你辉煌的过去与你的关系并不大。”未来的语文教学,必须担当起传承汉语文化的责任,中华民族的语言,即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即传承中华汉语文化。

那时,语文课将散发着古典遗香。语文融入国学教育是很自然的事情。有专家认为“忽视学生对于经典文学的学习,是一种犯罪行为年秋,国内唯一传统文化教程——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北京正式发行,正在等待着我们去贯彻落实,国学经典教育是语文教学绕不过去的路。谢慧英说:“母语的学习,必然承载着这些历史的、人文的复合因素,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那时,母语教学不是简单地教学生认识几个生字,记住几个词语,学到几句话,背诵几篇文章,而是要在儿童的灵魂深处打上中华民族的文化烙印,在思想根底接纳中华民族的精神实质。母语教学,“不是再生产某种过去的东西,而是共有一个现在的意义。”(伽达默尔语)白岩松说,他担任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感到10%的伤感和90%的紧迫感。伤感是因为读书这个本来应该像吃饭一样正常的活动竟然需要“代言”,紧迫的是要让这个民族真正地拿起书来,还任重道远。他说,我们都应该感谢书。当我翻阅一本本好书的时候,真的应该对它们说一声“谢谢”。

语文教师的中国梦,美轮美奂。实现中国梦,关键在行动。那时,因为我是中国的语文教师而幸福,而自豪,而骄傲!

四川遂宁安居区西眉中学初一:爱心幽梦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童年趣事
下一页:母爱似水
也许感兴趣的作文